
译者注:本文原发表自SB Nation,作者是Reese Kunz,文中数据均截至原文发稿前(当地时间11月15日),文中观点与译者及平台无关。
虽然我们认可多诺万·克林根尝试为球队拉开进攻空间的做法,但开拓者队的这位大个子,本应展现出更符合他身体条件的统治力——要知道,他身高2.18米(7英尺2英寸)、体重127公斤(280磅)。
克林根是全联盟身形最庞大的球员之一。他在防守端很懂得利用这份优势:无论是协防封堵对手突破路线,还是站在篮下干扰上篮,都能为开拓者构建起顶级的篮下保护。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进攻端的表现上,他却没能延续防守端的出色状态,其在进攻端的作用从最初的 “无关紧要”,正一步步逐渐下滑,甚至慢慢沦为了球队在进攻端的负担。
本赛季,克林根场均能拿到8.2分、8.9个篮板、1.2次助攻和1.5次盖帽。不过在外线投射这一环节,他的表现却明显不尽如人意:三分球命中率仅为 19.4%,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场均 2.8 次的三分球出手次数,从开拓者队的战术需求、以及他自身 “内线巨兽” 的技术特点来看,本身就存在争议。总体来说,他的数据比新秀赛季有提升,可结合球队对他的期待,我们原本以为他能在第二个赛季实现更大的突破。
克林根忽视了自己最大的优势
开拓者在休赛期买断了上赛季的首发中锋德安德烈·艾顿,这一操作直接为克林根增加戏份扫清了障碍。克林根本人也在休赛期下了功夫,通过系统训练大幅提升体能,就是为了在更长的出场时间里保持状态。从球队规划来看,优先培养这位未来核心中锋是正确的。但我们不得不客观地指出,克林根在当前的比赛过程中,明显缺乏应有的身体对抗性和进攻侵略性,而这一关键特点,和之前的艾顿几乎如出一辙。
作为开拓者的内线防守支柱,他场均仅能抢到4.8个防守篮板——这样的表现,和他2.18米的身高、127公斤的体重严重不匹配。不过更让人担心的是他的进攻端:对手球队之所以敢放空他在外线,其实是看穿了他外线效率低、内线侵略性不足的问题,才敢把防守重心放在其他球员身上。
在对阵新奥尔良鹈鹕队的比赛中,克林根面对身高2.06米(6英尺9英寸)的新秀德里克·奎因,本可以利用身高优势抓住错位机会冲击篮下,可他最终没能做到。整个赛季至今,克林根和开拓者都在主打外线主导的策略,所以类似 “面对小个子对手却不利用身高优势” 的情况,在本赛季的多场比赛中始终都是如此。
这里需要把握好平衡:克林根才21岁,还有足够的时间拓展进攻技能,未来或许能成为进攻端的“下一个布鲁克·洛佩斯”。我们欣赏他尝试外线的自信,但目前这种打法确实影响了开拓者的进攻效率——而这一点,或许也是球队临时主教练斯普利特在接替比卢普斯担任主帅职位之后,选择大力推行更灵活、更侧重外线投射的小球阵容的重要原因之一。
既然格兰特或阿夫迪亚能提供更可靠的拉开空间效果,那为什么还要让克林根留在五外阵容里?要知道,让克林根上场的核心目的,就是利用他的身高和身体优势在内线建立优势。可当他无法统治禁区时,他的弱点——移动慢、外线防守差、空间贡献不足等——就会盖过他的价值。如果他继续在防守篮板上挣扎,还执着于外线投篮,开拓者倒不如换上更适合这个角色的球员。
从球队未来的规划和重建方向来看,克林根仍然是开拓者队明确认定的未来首发中锋人选,也是球队在第7顺位选中的超值新秀,但他绝不能成为下一个艾顿。开拓者当初买断艾顿,付出了不小的薪资代价,可不是为了看着这位身体条件更出色的替代者,走上艾顿的老路,成为下一个像艾顿那样在进攻端缺乏主动性和侵略性、难以扛起内线进攻重任的球员。
好消息是,克林根还有足够时间打磨外线技术。但就现在而言,他必须把重心放在掌控禁区、利用身高错位上。当年他在康涅狄格大学,就是靠这种打法帮助球队连续两次赢下NCAA全国冠军——而这,正是开拓者现在最需要他展现的样子。




















